2022年7月2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文件中提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标准化研究,积极构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评价标准研究应用等重要实施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标准强省建设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提升标准质量效益,增强标准化治理效能,以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引领产业优化升级、支撑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开放、保障高品质生活,积极探索富有陕西特色的标准化发展路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建设标准强省,为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标准强省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打造成为中西部地区标准化改革创新示范标杆。
——全域标准化发展深入推进。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深度融合、全面发展,主导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项以上,发布地方标准400项以上,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供给水平明显提升。
——标准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化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活力充分释放,培育发展团体标准100项以上,培育企业标准“领跑者”100项以上,标准创新带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的局面基本形成。
——标准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地方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标准化考核评估机制、奖励激励机制全面建立,标准化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地方标准、标准化试点示范等管理更加高效,高质量创建各级各类试点示范项目200个以上,标准数字化探索取得积极进展。
——标准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标准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导和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数量大幅增加,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标准化合作更加紧密,助力“走出去”企业打造一批海外标准化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
——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夯实。标准化技术基础更加牢固,新争取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工作组10个以上,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规范高效,引进培育标准化专业服务机构5个以上,标准化纳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培育标准化人才10000人以上,标准化专家队伍更加充实。
到2035年,标准强省战略深度实施,市场驱动、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开放融合的标准化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特色鲜明、创新引领、科学完备、协调衔接、国际接轨的陕西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在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中的战略引领效应充分释放。
推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融互促,支撑西部创新高地建设
(一)加强关键优势技术领域标准研究。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命科学、空间技术、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等原始创新关键领域,开展标准化前沿研究。围绕集成电路、高端数控机床、能源化工等领域“卡脖子”技术攻关,同步推动标准研究、贯彻实施与产业推广。以稀有金属材料、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作物育种等我省优势领域为重点,推动先进技术标准研究与贯彻实施,提升行业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用,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标准转化。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技术路径和共性方法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服务体系,探索技术经理人、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转移转化等领域标准化工作,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
(三)健全标准与科技互动机制。建立科技项目与标准化联动机制,将标准作为科技计划的重要产出和项目申报的重要内容,将基础通用、产业共性、新兴产业和融合技术等领域标准研制以及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作为科技支持内容。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鼓励专利权人将自主知识产权融入技术标准。
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增强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四)强化先进制造业标准支撑。推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标准实施应用,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与评价。聚焦23条重点产业链,开展全产业链标准图谱研究,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创新和产业化推广示范。支持参与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标准建设。推进制造业标准化试点示范,提升陕西制造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引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标准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标准贯彻实施和人工智能、氢能、未来通信技术、北斗应用等新兴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应用。建立完善生产制造、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医疗卫生、数字金融等领域智慧化转型标准体系,促进数字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相关标准研制,健全依据标准实施科学有效监管机制。
(六)推动传统产业标准升级。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专项行动,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相关标准实施应用。开展企业标准对标达标专项提升行动,推动食品加工、石油(煤炭)化工、冶金钢铁、建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品服务水平。
(七)深化服务业领域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健全服务业标准体系。加强金融、供应链、会展、软件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地理信息服务等领域标准研制,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加快文化旅游、家政服务、商贸服务、教育培训等领域标准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性升级。推进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打造一批服务业特色示范标杆。
(八)增强产业融合重点领域标准供给。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标准化研究,探索开展“陕鼓模式”综合标准化,推动跨越融合、模式创新。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云计算、地理信息等新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集成创新应用,推动大数据与产业融合标准实施、应用与推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九)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标准化研究。积极构建我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绿色评价标准研究应用。探索完善绿色金融、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包装等相关标准,分步强制推行建筑节能标准。研究成立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十)完善秦岭、黄河等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围绕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秦岭国家公园建设,开展森林植被保护和恢复、水环境和水资源以及水生态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保护和恢复、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等标准研制,探索与相邻省份标准比对评估。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健全黄土高原塬面保护、拦沙工程、新型淤地坝建设、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流域综合治理、河湖治理与水沙调控等标准。围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监督管理、污染防治与环境修复相关标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十一)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标准化工作。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评估、监测等标准建设,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标准实施应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评估、国土空间规划等标准化。提升重点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标准,探索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地热能在相关领域应用标准。按照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思路,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相关标准,推进节水型城市和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为牵引,推动完善“标准地”制度。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围绕资源循环产业园建设,开展循环经济绿色标准化试点示范。
(十二)加强绿色生活标准推广普及。强化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绿色产品标准应用推广,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环保低碳产品。加快绿色采购、垃圾分类、制止餐饮浪费、绿色出行、节能节水等绿色生活标准推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探索绿色公共机构评价标准,合理制定消耗定额和垃圾排放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