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绿色建筑项目最高可奖励100万元,超低能耗建筑最高奖励300万元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6-21 作者: 绿米保温 浏览量: 873
分享到:
2022年6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2022年6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指出:设立绿色建筑发展资金,对达到高星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A级及以上标准装配式建筑等示范项目和获奖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对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示范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补贴,具体内容节选如下:


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节选


四、支持做优做强郊区新城

推动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筒”文章走深走实,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安排至少1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产业发展和村民住宅建设用地。适当增加郊区新城供地计划,合理匹配产业项目及住宅用地供应。支持市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郊区新城扩容下沉,在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提高公共服务能级和水平。鼓励生态价值转化,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对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的地区,鼓励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必要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局、市公园城市局;责任单位:相关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五、支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

聚合财政资金、国有平台公司资金、部门涉农资金、社会资金、农民自筹资金等,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原则,发挥各类资金的聚集效应和综合效益

鼓励政策性银行创新模式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提供中长期贷款服务。打通整治区域使用地方专项债资金渠道,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金融监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六、支持绿色建筑发展

在满足国家、省、市相关标准和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层及首层架空部分作为绿化、停车、通道等公共活动使用的建筑面积不计入容积率。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实施立体绿化的,按一定比例折算附属绿地面积,折算计入绿地率。设立绿色建筑发展资金,对达到高星级(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A级及以上标准装配式建筑等示范项目和获奖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对符合超低能耗建筑标准的示范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建筑项目纳入绿色金融重点支持范围,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建筑项目。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利用浅层地热肩的建筑纳入商品住房“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统筹考虑,建立房价地价品质联动机制。[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公园城市局、市财政局、市金融监管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支持用地结构优化

在片区综合开发过程中通过城市设计研究,在确保片区经营性用地开发建设总星不突破的前提下,允许容积率指标在片区内相同用地性质的未出让地块间平衡转移。在现行控规基础上,鼓励利用各类经营性用地为城市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广场及市政道路空间,可保持原有经营性建设规模不减少。支持绿色低碳

优势产业高质星发展,加大土地要素保障力度,单独选址的产业项目所需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由当地区(市)县优先保障,计划指标不足的,年底视全市计划指标结余情况予以倾斜支持。[牵头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


成都市优化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六)推动地下空间多元复合利用。构筑具有公园城市特色的地下空间体系,推动地下空间功能从单一支撑城市运行向多元复台转变。加快开展覆盖中心城区和重点发展地区的城市地下空间地质调查,建成城市地质环境综合监测网络和地下空间政府决策分析平台。2022年底完成调查和平台搭建。铜制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按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四个层次分层、有序利用,推动地下空间功能复合化,承载人防工程、雨洪调蓄、地下物流、综合管廊、市政场站等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抗风险、抗冲击能力,增强城市韧性。推动地下空间重点建设区域整休连片开发,完成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更新,加快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系统成网,促进地上地下协调开发建设。[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委、市水务局、市文广旅局、市人防办,各区(市)县政府(管委会)]

(七)推行绿色低碳的建设模式。加强绿色建筑全链条管理,出台成都市绿色建筑促进条例。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要求。推行绿色建造方式,鼓励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绿色低碳建材,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推进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推动空气源、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提高建筑电能替代与电气化水平。以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等级写字楼、行政办公区为重点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强化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推动建筑机电系统总体能效提升。推动节能改造全面融入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老旧建筑节能、减排、节水、降噪、安全等绿色化改造,加快实现城市和建筑新生。实施建筑固废就近合理处置,从源头减量,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不低于80%,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累计纳入市级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在钱监测的公共建筑不少于20O栋。[牵头单位:市住建局、市经信局、市水务局;责任单位: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机关事务局,各(市)县政府(管委会)]